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一個歷史老師的反省:為了讓學生愛國,歷史課本可以扭曲史實嗎?
Mar 9th 2015, 09:58, by 詹姆斯·洛溫(James W.Loewen)

圖片來源:dreamstime_s_45473373

美國所謂的本質其實是由一系列關於英勇祖先的神話所構成。/詹姆斯.鮑德溫

我們在研究歷史時愕然發現,輕描淡寫罪惡或遺忘歪曲的觀念居然一再出現。我們不能記得丹尼爾.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曾喝醉酒,只能記住他是卓越的憲法律師。我們必須忘記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曾擁有奴隸……只能記住我們認為值得稱頌、發人深省的事。當然,如果不這麼做,歷史就失去激勵人心與示範的價值。歷史描繪完美的人物與崇高的國家,卻沒有呈現事實。/杜布瓦(W.E.B. Dubois)

將我們尊敬的人變成偶像,不僅傷害了他們,也傷害了我們……我們無法領悟,其實我們也做得到。/查爾斯.韋利(Charles V. Willie)

本章的主題是英雄化,亦即把人變成英雄的變質過程(就像鈣化)。我們的教育媒介藉由英雄化的過程,將有血有肉的凡人變成令人欽佩的完美生物,但同時他們也變得沒有矛盾、痛苦,缺乏可信度和人情味。

許多美國歷史教科書裡充斥著傳記式的小品文,用以敘述極富盛名的人物(例如《應許之地》裡介紹歷任美國總統的小品文),以及頗富盛名的人物(例如《自由的挑戰》〔The Challenge of Freedom〕以標題為「你知道嗎?」的方塊文,介紹第一個自美國醫學院畢業的女性伊莉莎白.布萊克威爾(Elizabeth Blackwell);以及《烈日下的詩篇》〔A Raisin in the Sun〕的作者洛藍.韓絲貝莉〔Lorraine Hansberry〕,還有許多其他出名的人物)。

這類的小品文本身是不錯的構想,它們介紹的人物能做為學習的榜樣,證明我們能以多種方式改變世界。它們也提供了介紹布萊克威爾和韓絲貝莉這類人物的空間,教科書裡才不至於通篇充斥著男性白人的政治人物。傳記小品文也敦促我們反思歷史教學的目的:若把發明車棚和改變居家建築空間的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跟簽署了第一個《文官法》(Civil Service Act)的契斯特.亞瑟(Chester A. Arthur)進行比較,誰值得比較多的篇幅?誰對我們今日的影響比較大?又例如,是布萊克威爾的崛起比較戲劇化、還是生來即注定擔任參議員的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無論選擇介紹哪些人物必定都有爭議之處,但是教科書除了介紹歷史人物的成就,也應呈現他們獲致成功的歷程。

我們可以對教科書列出的英雄名單一再提出批判,但我關注的倒不是該選擇誰的問題,而是教科書和課堂上是如何介紹這些英雄人物。20世紀的兩位美國人物很適合作為英雄化個案研究的對象: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威爾遜無疑是一位重要的總統,也獲得教科書的大篇幅介紹,相較之下,凱勒是沒有推動過任何立法、沒有改變過任何科學學科的歷程、也沒有宣戰過的「小人物」。我調查的歷史教科書中,只有一本登出她的照片,大多數的教科書甚至連她的名字都沒提到,但是老師們卻喜歡談她,經常採用以她的生平為榜樣的視聽教材或傳記。這些都是為了確保學生記得這兩位歷史人物的事蹟,但學生卻不一定能從中獲益。英雄化嚴重扭曲了凱勒和威爾遜(及許多其他人物)的生平,造成我們無法清晰地思考這些人物。

老師經常以盲聾的凱勒克服身體障礙為實例,鼓勵了許多世代的學童。每個念五年級的學童都知道安.蘇利文(Anne Sullivan)曾在凱勒小時候,把供水幫浦的「水」潑到凱勒的手上;至少有12部電影和教學影片是以凱勒的生平為主題,每部都是老題新拍。麥格羅.希爾出版社(McGraw-Hill)在教學影片中所下的結語是:「海倫.凱倫和安.蘇利文帶給這世界的禮物,是不斷提醒我們周遭世界的奇蹟,以及我們應該感激那些教導我們生命意義的人,因為沒有人不值得被幫助或不能獲得協助,每一個人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協助彼此發揮真正的潛力。」

為了從凱勒的生平汲取出枯燥乏味的座右銘,歷史學家和電影製作人忽視她實際的傳記,把她特別希望我們學習的教訓略去不看。凱勒勇敢地學習說話,但她的聲音卻在歷史中被迫消音,我們無法真正地了解她。

在過去20年間,我問過數百名大學生,看他們對凱勒的生平與事蹟了解多少。他們都知道她是又盲又聾的女孩,大多數記得她有個待她如友的老師蘇利文,以及她學會了讀書寫字,甚至說話。有些人回想起凱勒早期生活中的枝微細節,像是她住在阿拉巴馬州,在遇到蘇利文以前行為乖張、舉止無禮等等。有些學生知道她念到大學畢業,但沒有人知道其後發生的事,對她成年後的生活一無所知。有些學生鼓起勇氣說,凱勒後來成為「公眾人物」或「人道主義者」,或許代表盲聾人士發聲。有的學生問:「她是不是有寫文章?」或是「她好像有演講?」但都只是臆猜,沒有實際的內容。凱勒出生於1880年,在1904年自拉德克利夫學院(Radcliffe)畢業,並於1968年過世。她的成年生活長達64年,忽略這過程或僅僅用「人道主義者」一個詞概括一切,就像是避過不談的說謊方式。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swdemwp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