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即時新聞-生活
即時新聞-生活 
【四方報】​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移民文化的認同
Feb 4th 2015, 09:30

本內容由四方報提供

位於新加坡的土生華人博物館(Peranakan Museum) ,其Peranakan原意為馬來語中「土生的人」,指的是外來移民與本地人所生的土生族群。故Peranakan Cina即土生華人或稱「峇峇人」,這一詞與「新客」—也就是清末後才從中國來的移民有所區別。
 
峇峇娘惹(土生華人)泛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淡馬錫(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也包括少數於唐宋時期在此定居的唐人。這些唐宋明華人後裔的文化受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影響。當時大量中華商人和移民來到東南亞國家經商貿易,有些人選擇落地異鄉與東南亞本地的異族女生聯婚而形成新族群。其中男性後裔就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土生華人博物館前身是新加坡最早出現的福建人學校-道南學校(建於1906年)。福建人是新加坡華人中人口最多,經濟力量最大的一群。自20世紀初以來,福建人及福建會館在新加坡致力辦學。當年,道南學校沿用中國的教育制度授課,以閩南話為媒介教學中華文化和傳統價值觀。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侵佔新加坡後,整棟校舍被日軍改為日本軍事總部。1945年10月道南學校重啟教學,到五零至六零年代,成為新加坡政府的輔助學校,1994年道南學校建築物被規劃為「亞洲文明博物館」分館。2006年才將舊道南學校修葺改為「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
 
2008年開幕的土生華人博物館,處於一座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中,透過它的展品和展區讓民眾走入峇峇娘惹的生活。博物館內以大批土生華人的生活用品和照片,分別介紹他們的宗教、食物、婚姻等文化。
 
現今土生華人文化在東南亞逐漸凋零,但新加坡人民意識到土生文化保存的重要性;視它是屬於一種特殊的移民文化,在歷史時間軸上代表著遷徙、移民的痕跡,並存在著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共同交織後的樣貌。在現代化過程中,雖年輕一代已喪失這種對文化傳統的觀念,可是隨著這批土生華人的文化特色日漸消逝,也使得新加坡人民開始溯本,探索屬於個人的文化身分認同。
 
回到台灣來說,現若隨著「新移民」及其後裔不斷在地化,並與「舊居民」一同歷經時空變遷及相互融合後,而浮現所謂「土生」或「原(居)民」的概念,那就不再是一種區分台灣族群的手段或標準,或試圖將某個多數族群的文化認同當作單一主流,而是以正面且超越的態度,看待我們正是一個由歷代積累的原居民文化,和各時期的(新)移民土生文化,彼此交疊、融合和衍生出的多元整體。
 
文/李依佩
 
(原文刊載於四方報/印尼文版──2014年1月號)
 
【掌握更多移民/工友善資訊,歡迎加入四方報




<<即時新聞動起來>>

【動即時】:最鄉民的影音頻道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swdemwp5 的頭像
    inswdemwp5

    2016[心得] 18部韓劇心得+推薦(有雷) [問題] 韓劇配音是演員後製配音?或另外找人配音? - [心得] 對,這是跟風的韓劇排行

    inswdemwp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